伊莉討論區

標題: (健康與保養)登山旅遊 小心恙蟲病 [打印本頁]

作者: shineh    時間: 2025-4-6 02:53 PM     標題: (健康與保養)登山旅遊 小心恙蟲病

登山旅遊 小心恙蟲病

成大醫院內科部醫師游天瑜表示,恙蟲病與鉤端螺旋體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哺乳類動物皆可能被感染,以鼠類為主要宿主,分別透過受菌體污染的環境傳播,全台皆有病例,且多見於春夏二季,其中恙蟲病於東部、南部與離島更為盛行。

統計顯示,台灣平均每年約有近400例恙蟲病與近100例鉤端螺旋體病,部分患者甚至合併感染。這些疾病初期症狀與流感、登革熱、病毒性肝炎相似,診斷不易,須透過專門實驗室檢測,有時甚至需要重複檢驗。因此,提供完整的職業、旅遊和接觸史,對醫師診斷和治療相當重要。

游天瑜醫師說明,恙蟲病的病原是一種寄生於動物細胞內,稱為立克次體的細菌。人經由帶菌的恙幼蟲叮咬而感染,受感染至出現症狀約1至2週,初期類似重感冒:突發性高燒、頭痛、全身痠痛、畏寒,偶可見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與淋巴結腫大,1週後可能出現紅色斑狀丘疹,但典型的皮膚表現並不一定會出現。立克次體的細胞壁結構與典型細菌不同,需使用特定幾種抗生素治療,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肝炎、肺炎、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鉤端螺旋體為一種活動力旺盛的螺旋桿狀細菌,藉由穿透哺乳類動物的黏膜(食入)或受損的皮膚(接觸)感染宿主,再經血液循環散播至各器官。腎臟特別適合其生長,部份宿主痊癒後,螺旋體仍寄生於此,並隨尿液排出汙染環境而感染其他宿主。從感染到發病大多1至2週,初期症狀同為高燒、肌肉痠痛、頭痛,特別症狀則是紅眼與小腿肚嚴重痠痛。多數人7至10天症狀可自行緩解,少部分患者則快速進展成嚴重感染,出現黃疸、腎衰竭和自發性出血。除了抗生素外,支持性療法與適當抑制發炎反應為治療的基石。若已出現黃疸但未經治療,死亡率約為兩成。

游天瑜醫師提醒,目前並無有效人類疫苗可預防恙蟲病或台灣流行的鉤端螺旋體病,也沒有證據支持長期使用預防性抗生素能有效避免感染。預防勝於治療,若出現發燒或疑似症狀時,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旅遊和接觸史,以利及早診斷和治療。

台灣新生報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10.file-static.com/)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