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沒更新的 HEDT 平台終於等到霸主回歸,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處理器,具備最高 64 核心 128 執行緒的 7980X,以及 32C64T 的7970X 與 24C48T 的 7960X 等處理器,並有著專屬 TRX50 晶片組帶來 4 通道 1TB DDR5 RDIMM 記憶體、92 條 PCIe 通道、PBO 超頻等擴充性,滿足旗艦玩家、創作者所需的多核心效能、大容量記憶體與 PCIe 擴充等需求。
內容目錄
[url=][/url]
隨著主流平台的 Ryzen 7950X 已有著 16C32T 的核心數,加上雙通道 DDR5 最大 192GB 記憶體容量,以及單卡 GPU 效能足夠等前提下,漸漸的讓旗艦 HEDT 平台慢慢被玩家淡忘;但或許也有著臥虎藏龍的玩家,需要利用 HEDT 平台進行 AI 訓練、3D 渲染、VFX 模擬、設計製造的物理模擬等專業工作,需要更高核心的處理器、超大的記憶體容量與多 GPU 的擴充。
因此 AMD 在規劃上,依舊以 EPYC 做為伺服器的主力產品,接著則是工作站的 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7000 WX-S 系列提供給 OEM、SI 等客戶,而零售市場則是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系列搭配 TRX50 晶片組。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不支援 AMD Pro 的商用功能,並採用一樣的 sTR5 插槽、TSMC 5nm FinFET 製程;核心數最高的 7980X 有著 64 核心 128 執行緒、5.1GHz Boost 時脈、256MB L3 快取;而 7970X 則是 32 核心 64 執行緒、5.4GHz Boost 時脈、128MB L3 快取;至於 7960X 則是 24 核心 48 執行緒、5.3GHz Boost 時脈、128MB L3 快取。
↑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這三顆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處理器,都支援 4 通道 DDR5 RDIMM 記憶體、48 條 PCIe 5.0 通道與 350 TDP 等規格;相比上一代 Threadripper 處理器,新一代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在單執行緒的 Boost 時脈上有著相當高的提升,若單執行緒性能也不會被 7950X 甩開太多,但是這代採用 DDR5 RDIMM 記憶體的狀況下,相對平台的建置成本會高出許多。
↑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採用 Die to Die 連接 CCD 與 IOD。
器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專屬的 TRX50 晶片組不支援 AMD Pro 商用功能,並支援 4 通道超頻 RDIMM 記憶體、總共 92 條 PCIe 通道(88 條可用)包含 48 條 PCIe 5.0 通道,以及處理器超頻功能,而且 TRX50 還可以支援 Ryzen Threadripper PRO 7000 WX-S 處理器。
記憶體方面必須挑選 DDR5 RDIMM 記憶體,並支援 EXPO 超頻記憶體;而平台初次開機可能會需要幾分鐘以上的時間進行記憶體的檢測;至於散熱方面,Ryzen Threadripper 7000 處理器一樣提供 Asetek AIO 水冷相容的支架。
↑ NZXT Kraken 360 更換 Asetek AIO 水冷相容支架即可安裝在 sTR5 插槽。
↑ 實際水冷頭接觸 CPU IHS 的面積,主要因為 HEDT 的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最高只使用 8 顆 CCD,而這面積剛好相容既有的 Asetek AIO 水冷,但若是 7995WX 就必須使用專用的散熱器。
電供方面,建議最少使用 1000W 的電源供應器,如果有打算啟用 PBO 或手動超頻建議搭配 1600W 的電源。
↑ 此次使用 CORSAIR HX1500i 電源供應器進行測試。
效能解禁測試 AMD 提供了主力的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 與 7970X 處理器,以及 ASUS Pro WS TRX50-SAGE WIFI 主機板、NZXT Kraken 360 水冷散熱器與 G.Skill 128GB 6400MHz EXPO DDR5 RDIMM (4x32GB) 記憶體等產品。至於電供則是使用 CORSAIR HX1500i。
這代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處理器的外盒相對低調,正面只有 AMD 的橘色線條 Logo,盒子背面則會看到內部處理器的型號;打開內部的泡棉則包含處理器、水冷支架、扭力扳手。
↑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處理器。
測試主要以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 與 7970X 為主,畢竟 7960X 的效能可能與 7950X 的差距並不會太多。而 HEDT 處理器由於尺寸較大的關係,都會有專屬的 CARRIER FRAME 讓處理器更好固定在 sTR5 插槽中。
↑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 與 7970X 處理器。
ASUS Pro WS TRX50-SAGE WIFI 主機板,有著超狂 36 相 (18*2)+3+4+4 的 Teamed Power 供電設計,並且在大型 VRM 散熱器下左右各有一顆風扇,可替 VRM 供電帶來主動散熱效果,主機板也支援雙 PSU 供電設計,滿足旗艦玩家使用 PBO、手動超頻所需的供電規格。
↑ ASUS Pro WS TRX50-SAGE WIFI 主機板。
↑ CPU 周圍蓋滿 36 相 VRM 供電與 4 DDR5 RDIMM 記憶體插槽。
Pro WS TRX50-SAGE WIFI 也將處理器與晶片組的 I/O 盡可能的用盡,滿足多 GPU 需求主機板的第 1、2、3 根 PCIe 插槽支援 PCIe 5.0 分別提供 x16、x16、x8 頻寬;剩下的兩根 PCIe 插槽則是支援 PCIe 4.0 分別提供 x16、x4 頻寬。
儲存方面,3 M.2、4 SATA 配置,M.2_1 與 M.2_2 使用 CPU 的 PCIe 5.0 x4 通道,而 M.2_3 則是支援 PCIe 4.0 x4;此外主機板右下邊緣處則有著 SlimSAS 支援 PCIe 4.0 x4、NVMe 裝置。
後 I/O 一樣具備一體式背版,提供 Clear CMOS 與 BIOS Flashback 功能按鈕,包含 USB-C 20Gbps、6 個 USB 10Gbps、2 個 USB 2.0,以及 Intel I226-LM 2.5GbE 與 Marvell AQtion 10GbE 有線網路,無線網路則是搭配 Wi-Fi 6E,但消息指出之後通路販售的板子會換成 Wi-Fi 7 的規格。
除此之外,USB 前置擴充則包含 USB-C 20Gbps 支援 27W PD/QC4+ 快充、2 個 USB 5Gbps 與 4 個 USB 2.0 擴充;主板音效則是基本的 Realtek ALC1220P 晶片;主板提供 9 個 PWM FAN 插座、COM Port、USB4 擴充、LN2 / Slow Mode 等功能。
處理器安裝可先使用扭力扳手將插槽打開,接著將中間透明的保護蓋抽出,並順著軌道將處理器連同框架滑入,最後在打開腳位保護蓋,依序將處理器、扣具壓下,並使用扭力扳手依序 1-2-3 慢慢的鎖緊螺絲,直到扭力達到定值即完成安裝。
記憶體方面,使用 G.Skill 128GB 6400MHz EXPO DDR5 RDIMM (4x32GB),而主機板則是 4 通道 1DPC 設計,最高能夠支援到 1TB 記憶體容量,而這樣的配置也比較適合使用高時脈的 EXPO 超頻記憶體。
↑ G.Skill 128GB 6400MHz EXPO DDR5 RDIMM (4x32GB)。
這次測試主要以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7970X 為主,但是礙於手邊沒有同級 Intel Xeon w9-3495X 處理器而且這顆並沒有零售,因此只能以之前測試的數據來比較,基本上就是被 7980X 海放的狀況,因此比較圖表中則加入 Ryzen 9 7950X、i9-14900K 等主流平台來比較 HEDT 對於各式工作的效能差異。
測試上,使用主機板預設 PBO Enhances、套用 DDR5-6400 EXPO 記憶體、NZXT Kraken 360 水冷散熱器與 CORSAIR HX1500i 電源供應器;測試平台如下提供給各位參考。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7970X
主機板:Pro WS TRX50-SAGE WIFI
記憶體:G.Skill 128GB 6400MHz EXPO DDR5 RDIMM (4x32GB)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4090
系統碟:Solidigm P44 Pro 1TB PCIe 4.0 SSD
散熱器:NZXT Kraken 360
電源供應器:CORSAIR HX1500i
作業系統:Windows 11 Pro 22H2
↑ CPU-Z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980X。
↑ CPU-Z AMD Ryzen Threadripper 7970X。
CINEBENCH 2024 新版本全面採用 Cinema 4D 預設的 Redshift 渲染引擎開發,並包含 GPU、CPU 的完整測試並支援跨平台的性能比較,這代測試的精準度更高,並且多執行緒的渲染場景運算量比起 R23 版本提升了 6 倍,因此要求 CPU 測試至少要有 16GB 記憶體、GPU 測試至少 8GB VRAM。
nT 多執行緒 7980X 達到 6229 分、7970X 也有著 3735 分;而 1T 單執行緒 7980X 相對低不少 115 分,但 7970X 則有著 121 分與 7950X 相當。
CINEBENCH R23 與 R20 測試情境相同,採用新的編譯器,並有著壓力測試功能,玩家可自訂 Minimum Test Duration 時間,例如 10 或 30 分鐘測試電腦的穩定性;不過 R23 的成績無法與 R20 一起比較。
nT 多執行緒 7980X 達到 113355 分、7970X 也有著 66873 分;而 1T 單執行緒 7980X 相對低一些 1976 分,但 7970X 則有著 2012 分比起 7950X 還高。
Corona Benchmark 新版本基於 Corona 10 渲染核心開發,測試也相當容易進行,主要以 1 分鐘的時間來評估處理器每秒能處理的渲染光線數量(rays-per-second),分數越高越好。
7980X 能達到每秒 37,020,296 ray/s、7970X 則有著 23,789,410 ray/s 的超高多核心性能。
V-Ray Benchmark 是由 Chaos Group 所開發,V-Ray 是基於物理法則所設計的光線渲染軟體,而此工具可針對 CPU 進行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效能測試,CPU 評分以 vsamples 每秒計算數為單位。
7980X 能達到每秒 95306 Sample 數量、7970X 則有著 54591 Sample 數量。
Blender 是跨平台、開放源碼的 3D 創作工具,支援著 CPU 與 GPU 的渲染加速功能,以及各種 3D 作業:Modeling、Rigging、Animation、Simulation、Rendering、Compositing 與 Motion Tracking 等。
渲染性能上成績類似,7980X 有著絕對的多核效能領先相比 7970X 約近 60-70% 的效能提升;同樣 7970X 比起主流最高核心的 7950X 也約在 70-80% 的提升。
PugetBench for Photoshop 測試主要針對 PS 常用的功能分為「一般」與「濾鏡」兩個任務。一般任務使用 18MP .CR2 RAW 影像,進行縮小至 500MB、旋轉、魔術棒選擇、Mask Refinement、Paint Bucket、Gradient、Content Aware Fill、儲存 .PSD 與開啟 .PSD 檔案等操作。濾鏡任務則是套用 Camera Raw Filter、鏡頭校正、降噪、自動銳化、移軸模糊、光圈模糊、自適應廣角與液化等操作;上述測試都會運行三次,並且成績會以 1000 分為基準越高越好。
7980X 總分達到 1386 分、7970X 總分 1509 分。就結果來看 Photoshop 並不太需要這麼高核心的平台來處理,因此性能上相比 7950X 還要低一些。
↑ PugetBench for Photoshop,分數越高越好。
PugetBench for Lightroom Classic 則是建立 500 張使用 Canon EOS 5D Mark III – 22MP .CR2、Sony a7r III – 42MP .ARW 與 Nikon D850 – 45MP .NEF 所拍攝的照片庫,主動任務主要是測試 LR 圖片庫的放大檢視、切換以及自動 WB / 色調等操作。被動任務則是匯入 500 張照片、建立智慧預覽、合併全景、合併 HDR、輸出 50x 張 JPEG、DNG 等操作來進行測試;成績一樣以 1000 分為基準越高越好。
7980X 總分達到 1490 分、7970X 總分 1542 分。結果與 Photoshop 一樣,Lightroom Classic 在一般主流平台的效能表現更好。
↑ PugetBench for Lightroom Classic,分數越高越好。
PugetBench for DaVinci Resolve 測試,則針對 4K、8K 的影像測試,包含 4K H.264 150mbps 8-bit、4K ProRes 422、4K RED、8K H.265 100mbps、8K RED 等媒體,並利用 GPU 特效的 OpenFX 與 Fusion 等特效來測試電腦的影音創作性能。
7980X 總分達到 3690 分、7970X 總分 3840 分。同樣的結果主流平台效能表現較高,但可能是專案所需的記憶體量並沒有大到需要上到 HEDT 平台所致。
↑ PugetBench for DaVinci Resolve,分數越高越好。
AIDA64 記憶體測試,使用 G.Skill 128GB 6400MHz EXPO DDR5 RDIMM (4x32GB) 記憶體。7980X 與 7970X 採用四通道記憶體架構,搭配高時脈 6400MT/s 記憶體,讓記憶體讀寫頻寬可達到 186740 MB/s、174570 MB/s 的超高傳輸頻寬;記憶體延遲則維持在 71.2ns、75.4ns。
WinRAR 最常用壓縮工具,效能上 7980X 達到 68016 KB/s、7970X 則有著 77866 KB/s 的性能。畢竟 7970X 的時脈較高相對下在 WinRAR 有著更出色的效能。
7-Zip 另一款也相當知名且免費的壓縮工具,能夠有效利用多核心的性能。效能上 7980X 達到 481.676 / 386.107 GIPS、7970X 480.688 / 351.517 GIPS 的超高性能表現。
電腦整體性能先以 PCMark 10 進行測試,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7980X 總分達到 9209 分、7970X 總分 9782 分的成績,相比主流平台的電腦性能相當,甚至 7970X 還高於 7950X 一些,可見這代 Ryzen Threadripper 在時脈提升下,也不會因為和心態多而讓一般生產力、電腦性能降低太多。
電腦繪圖遊戲效能測試工具 3DMark,主流的 Direct X11 測試 Fire Strike 與 Direct X12 的 Time Spy 測試。
Fire Strike Physics 成績,7980X 僅 29667 分、7970X 僅 30290 分,基本上在老舊 DX11 遊戲中性能相對低。至於 Time Spy CPU 成績則是,7980X 只有 12809 分、7970X 一樣 13448 分的成績,對於遊戲來說這麼高的核心數確實意義不大。
3DMark CPU 測試,主要測試 CPU 的物理運算與自訂模擬兩種工作,並分別測試處理器的 1、2、4、8、16 與最大執行緒的效能,而 16 執行緒以上的效能會屬於 3D 渲染、影音輸出才會用到,一般 Direct X12 遊戲偏好 8T 執行緒,而以下的執行緒則是舊遊戲的偏好。
7980X 與 7970X 只有在 Max 執行緒才能發揮多核心的性能,但在遊戲 8T 與 4T 的情況下就相對性能一般。
9 款 AAA 遊戲效能測試,分別入門的《F1® 22》賽車遊戲、冒險類的《古墓奇兵:暗影》、《地平線:期待黎明》,以及吃重效能的《邊緣境地 3》、《碧血狂殺 2》、《刺客教條:維京紀元》,以及支援光追的《極地戰壕 6》、《漫威星際異攻隊》與《電馭叛客 2077》等遊戲。
測試都以 1080p 解析度與遊戲最高預設設定進行 In Game Benchmark 測試。
9 款遊戲中 7980X 達到平均 204.5 FPS、7970X 平均 204 FPS;遊戲性能相比 7950X 還要低一些,但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電子競技類的遊戲注重於玩家、團隊間的戰術與技術的較勁,因此對於遊戲的畫質要求不大,也讓這類遊戲在高階 CPU 與 GPU 有著相當高的平均 FPS 表現,尤其在 1080p 解析度下,對於 CPU 效能、時脈的提升更能增加遊戲 FPS 效能。
測試則使用《Counter-Strike 2》(CS2)與《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R6)兩款遊戲,並以 1080p 解析度、遊戲最高設定下進行測試。
7980X CS2 平均 276 FPS、R6 平均 557 FPS,而 7970X CS2 平均 313 FPS、R6 平均 454 FPS。
壓力測試方面,使用 360mm AIO、風扇水泵全速設定,分別比較 AIDA64 CPU、FPU 與 Cinebench R23 燒機;一般電腦使用,比較接近 AIDA64 CPU 測試的溫度表現,而 FPU 測試則是最高負載與較高的耗電狀況。
AIDA64 CPU 壓力測試,7980X 全核 4.57GHz 壓在 90.3°C 溫度上限,而 7970X 則是 4.75GHz 壓在 65.6°C;接著 FPU 測試下,7980X 與 7970X 都達到溫度上限,同樣 Cinebench R23 壓力測試一樣是壓在溫度上限運行。
至於 CPU 功耗則以 CPU Package Power 為主,7980X 在散熱壓制的情況下功耗約在 445W 左右,而 7970X 則是在 369W。但這平均功耗是長時間壓力測試下,由於處理器達到溫度上限導致時脈降低後的功耗,倘若以單次執行 Cinebench R23 測試,7980X 可達到 700W 的瞬間功耗,整個電腦平台則會達到 900W 以上,而 7970X 則是瞬間最高約在 400W 左右,電腦平台約在 550W 左右。
HEDT 霸主回歸,AMD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處理器採用 Zen 4 核心架構最高 64 核心、128 執行緒,能有著更強大的多核心運算效能,以及最大 1TB DDR5 RDIMM 記憶體,並支援著 EXPO 超頻記憶體,再加上 48 條 PCIe 5.0 擴充,滿足多 GPU 運算、AI 所需的高階平台。
新一代 Ryzen Threadripper 7000 處理器不僅多核有著出色表現,在單核心性能上甚至能與主流平台 Ryzen 相當,更不會因對核心數提升而造成日常使用效能降低;只不過,遊戲性能上相對會比主流平台低一些,但遊戲效能差異也都在合理範圍內。
只不過平台建設成本相對高出許多,但對於需要 HEDT 平台的高效能、高記憶體、高 I/O 擴充的專業玩家來說,這也是值得投資的一環。
而目前 Intel 在消費性 HEDT 平台上,並沒有推出至零售通路,而先前測試的 Xeon w9-3495X 在超頻後 Cinebench R23 測試達到 83426 pts 的成績,相較於 7980X 多核心 113355 分的成績約有著 36% 的多核效能領先。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410.file-static.com/) | Powered by Discuz! |